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5集课程复讲

钟瑶学长

  
  金钱生活物质生活是家庭的主轴。请问大家是上代人有钱还是这一代呢?这一代对吧。为什么这一代有钱,反而责任感没那么强了呢?所以,金钱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。现在家里都是2个人赚钱,真是2个人一起赚钱就多了吗?也不见得,这从中的取舍存在着大学问,人生的智慧在取舍当中看到。有舍就有得。现在家庭大多将孩子交给安亲班带,或爷爷奶奶带,或佣人带。孩子的教育也会受到忽略。请大家思考,少赚些钱,多教育孩子;还是你要多赚钱,忽略孩子教育,得到的结果一定会不一样。 
  上一代的人都体验过生活的艰辛,在生活中养成了节俭的习惯。我父亲就很节俭,剩菜都是父母俭的。那时的兄弟姐妹也很友爱,很和谐。所以啊,人在困难时更会感恩父母,友爱兄妹。生活的贫穷会让人更有志气,更有孝心。
  这一代人生活优厚,也没受过苦。过着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的日子。没接受过生活的历练。这一代人就有挥霍金钱的不好习惯。像现在的年青人,一发工资,就先享受下shopping,一下子就将一个月的工资花完了。后半个月就吃泡面,一包包的吃。实在撑不下去了,就找父母要钱。父母说,告诉你不要乱花钱,说吧,要多少。又给孩子了。所以啊,生活的优厚不一定带给人正确的人生态度。
  汉朝刘邦称王时,分封了100多个功臣。给他们分地。100年后有个史学家想了解这100个人的后代的情况。调查结果让他大吃一惊,这些人几乎都没落了,有些人甚至当了乞丐。只有几个人才生活得好好的。其中一个是萧何。当时他要的是一块贫瘠的土地。如果不坚持勤劳的耕作,就没有收成。萧何是多有远见啊。在古人那时就懂时不要留钱给子孙。积金以遗子孙,子孙未必能守;积书以遗子孙,子孙未必能读;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, 以为子孙长久之计。司马光说。《易经》说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当我们在行善,当我们在立身行道的过程,已经给下一代最好的身教。 
  我父母那一代时,我们读书都很自觉。不需要他们督促。生活的艰辛让人更能发奋读书,更有孝心,想改善条件来让父母过得更好。
  财富的因,怎样的人才能留住呢?古代的财神叫陶朱公,是范蠡。是战国时期人,和文仲一起辅佐越王。范蠡和文仲说,越王这人只能同甘苦,不能同富贵。范蠡随后就带西施到江南做起了商人。赚了很多钱。他就把它们都捐出去了,结果又赚了很多。这就是“三聚财,三散财”的故事。为什么他能聚财呢?他懂得财布施出去。《大学》里面有提到“财散则人聚”,当我们把财散出去的时候,什么聚过来?所有人对你的爱戴,人心都向着你。财富有因、有缘才会结果,“因”在财布施,“缘”加上你的努力、加上贵人相助、加上机会来了,自然而然就会结财富的“果”。  财散出去不是看不到就没了,等它遇到缘就会现形。无形中它是存在。
  像我姐姐,怀小孩时辞掉公职。大家都替她可惜,连她婆婆都说你去工作吧,我帮你带孩子。但是人生就是这样,有舍就有得,我姐夫开始越赚越多。为什么呢?我姐姐将我姐夫的钱经常布施出去,拿去印经书,做善事。帮先生布施财。有次在商场抽奖,我姐姐还抽到了一辆轿车。所以啊,命里有时终须有,我们要种财布施的因,才会聚财啊。
  财又分为内财和外财。内财包括你的经验,你的智慧,你的精力。外财才是金钱跟财物、跟物品。那么是不是捐愈多福报就愈大?
  并非如此。古代有人女子经过一个寺庙,拜完佛后,将身上仅有的2文钱供奉给了佛祖。住持看了就亲自出来给她忏悔做功德回向。这个女子后来进了皇宫做了妃子。再次来到寺庙时,这次供奉了2千两。可是住持只让他的弟子帮她做回向。女子不解,请教住持,住持说你捐的钱是多了,但您的心已经不那么真切了。所以啊,一个人的福田,根源还在他的存心。我们只要有这一分心常常懂得舍财来救济他人,我们的福报点点滴滴都在积累。
  对财富正确认知,就不会患得患失,看到别人赚了也不会眼红,要懂得财布施的因。
  教育孩子这个问题,夫妻要取得好的共识。当然教育首重以身作则,古代说的“三从四德”、“夫义妇听”,就是当丈夫的人要有恩义、要有情义、要有道义;要做到恩义、情义、道义,就能给孩子当好榜样。对父母要有恩义,对妻子要有情义,对孩子要有道义。要以教育孩子为责任和本分。
  太太要有四德:妇德,妇言,妇功,妇容。
  妇德,是指一个女子要有德行,娶妻第一个标准是什么?德行,娶妻要娶德。妇德的确在一言一行中影响着孩子。
  妇言,母亲的言语在什么时候就开始影响着孩子呢?胎教的时候就开始了。当母亲说话是温柔的,孩子生出来也会比较听话。说话也会和声细语。如果母亲说话都很刻薄,激进。生出的孩子往往比较叛逆,吵架。
  妇功,古代女子要会织布,做衣服。现在的纺织业发达,已经不需要女人会这些。但现代家庭也需要妇女有能力维系好家庭。比如要整理房屋,打扫卫生。一个好的环境,会影响到孩子的做事。在好的环境里成长的小孩,做事也会比较细心谨慎,有条理。妇女也要煮一手好菜。不要让先生和孩子总在外面吃饭。不在一起吃饭久了,家庭气氛就淡了,感情也会疏远。而且外面的饭菜也不卫生。多盐多油,所以现在哪个疾病罹患的机率最高,心血管疾病的床位可是一位难求啊。
  妇容,并不是说一个妇女要长得很漂亮。这是指女子要端庄,朴素。即使生完小孩也要注意仪容仪表。不要以为生完小孩就不讲究了,自暴自弃了。要打扮好自己,让别人赏心悦目,给孩子一个榜样。
  做先生的也要有这四德,当先生太太们端正好自己的品行,孩子也会教育好。当父亲在家说话都口吐莲花,在家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。对孩子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。
  再讲教育孩子。教孩子要懂得恩威并施。刚柔相济。只有恩或威都是不行的。
  我姐姐家的小孩在自家,那我和姐姐就做好黑脸和白脸的角色。有一次外甥拿筷子抓在最底下,说了2次他还是不听。小孩子很小都会试探大人的底线。用情绪来威胁你。我呢把小孩抱进屋里故意打他后,姐姐就进来了。做什么,姐姐来演白脸。小孩在姐姐身上撒娇,姐姐说,你刚刚做错什么,自己说。一定让小孩自己说出自己的不对来。让他把回忆放在自己的错误上。然后让他和我道歉。所以啊,这个收尾很重要。现在的父母教育完小孩后,就没有收尾的动作了。以致小孩从小觉得父母脾气不好。要记得一定要恩威并济。
  现在的大人有没有周末就睡到大中午?这是不好的,一个人要立有规则。这个规则不能以任何情况而改变。不然孩子就会从小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。所以原则一定要抓稳。比如带小孩出去玩,回来后该读圣贤的书,还得读。不能有借口。要让他知道这是他的本分。没有特殊情况可言。
  现在的家长有谁办黑脸的么?很少了。为什么?因为现在家长觉得陪小孩的时间少,心里觉得愧疚,更舍不得打骂孩子了。每次都给小孩买礼物。久而久之,孩子关心的是你有没有礼物,而不是你了。和孩子的沟通一定要注意用情感,用爱心和关怀。而不能用物质来维系父子关系啊。那么父亲是不是每天陪孩子的时间很多就好呢?不见得。其实你只要坚持每天有10分钟陪他,可以把圣贤书拿出来讲2则故事给他听。孩子听完后到学校也会和同学们分享这个故事。同学们都会羡慕他,他在分享故事的时候也锻炼了他的演讲能力。
  那么家里谁适合办黑脸呢?一般是父亲办黑脸,母亲办白脸好。这样孩子才不会造次。
  学习《弟子规》如何一门深入?夫妇正,五伦就正。“一门深入”深入要做到“解行相应”,理解之后,一定要去落实。力行就会帮你更体会到圣贤道理,体会得愈深解得就愈深,解得愈深你行得就愈扎实;解帮助行,行又帮助解。长时薰修,长时是指时时刻刻。圣贤的书也要早晚念一遍,你读得越多,力行越多,道德学问也会有大进步。早上念的时候,提醒自己,今天要做到《弟子规》当中的这些教诲;    晚上念的时候,我们反省一下,今天哪些做到了,给自己一些鼓励;哪些没做到,要更加警惕,后不再造,后不再犯。学习的态度要注意四点:立志,立行,要注意学习的次序,还要注意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。
  《弟子规》的弟子是指徒弟么?其实啊,弟子是指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。教儿教女先教已。当自己每天坐在书房恭敬的朗读《弟子规》时,孩子也会对你肃然起敬的。你的好学也会感动孩子。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